我的GTC
珠宝展览馆科普文章科研技术珠宝标准新国标抢先看科普活动科普活动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科普 > 科研技术

温故而知新:红宝石,蓝宝石综合笔记
时间: 2013-05-30 14:30:52     文章来源: GTC您专业的珠宝技术顾问  作者:未知

红宝石和蓝宝石,做为五大高档宝石中的两种,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业界对其的检测和研究工作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观注,以下综合对比了不同文献资料,以供专业人士参考。 三方晶系,晶体形态为复三方偏三角面体晶类,多呈桶状、柱状,少数呈板状或叶片状。有文

红宝石和蓝宝石,做为五大高档宝石中的两种,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业界对其的检测和研究工作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观注,以下综合对比了不同文献资料,以供专业人士参考。

三方晶系,晶体形态为复三方偏三角面体晶类,多呈桶状、柱状,少数呈板状或叶片状。有文献称为六方晶系。晶体多呈六方双锥体、六方双锥和板面组成的桶状晶体。主要单形:六方柱,六方双锥,菱面体,平行双面。常发育聚片双晶和少量的(0001)双晶。
密度:一般4.00±0.01g/cm3,个别达4.20(含较多如金红石、赤铁矿、钛铁矿等杂质时)。
硬度:9,随方向不同稍有差异。
解理及裂理:刚玉矿物无解理,但因聚片双晶的存在而产生裂开或裂理。
颜色:铬致红,Cr2O3 0.01—3%
铁、钛致蓝,Tio2 0.5%,Fe2O3 2%
NiO黄0.5—1%
V2O5紫蓝(日光下)、紫红(灯光下)0.5—1%
CoO绿1%
V2O5绿0.12%
NiO绿—金黄0.3%
光性:一轴晶负光性。
折射率:1.757——1.779,1.762——1.770;DR:0.008——0.010
多色性:红宝石明显,紫红—橙红、玫瑰红—浅红;蓝色蓝宝石二色性为紫蓝—浅蓝,蓝—蓝绿;黄色蓝宝石为黄—浅黄。
荧光:LW下,红宝石发中等红色荧光,SW下,呈弱红色荧光;蓝宝石一般不发荧光。查尔斯滤色镜和交叉滤色镜下红宝石均呈红色,蓝宝石无颜色特征。
光谱:红宝石铬谱;铁钛致色的蓝宝石有450nm、460nm、470nm吸收线,热处理的蓝宝石往往在蓝区有一条吸收带。
缅甸红宝石:鸽血红、玫瑰红,饱和度高,颜色均匀。常见金红石针状包体(可形成星光),从围岩中机械混入的方解石、白云石常呈完好晶形单个分布在宝石内部,磁铁矿、黄铁矿、锆石、尖晶石等包体也常见,偶见针状水铝矿。抹谷红宝石(0001)方向聚片双晶十分发育,构成典型的“窗棂状(百叶窗式)”图案,气液包体常沿愈合羽状裂隙分布,构成指纹状、管状和不规则状的两相包体,有时可见三相包体。孟素红宝石与抹谷红宝石有较大差异,绝大多数是紫红色,中心具有蓝黑色核环带构造,探针分析这种常色环带钛的含量很高,是宝石不透明的主要原因,但经热处理可消除黑心。在中心很少见到金红石包体,而常见萤石、水铝矿、方解石包体,且聚片双晶发育。短柱状、粒状固态包体:常见尖晶石、方解石、榍石、赤铁矿等,这些小矿物包体因受熔融而圆滑。
斯里兰卡红宝石:以浅红、粉红为多,透明度较高,含大量金红石针状包体,一般都有星光效应,另一特点是锆石晕,由于锆石内放射性元素衰变作用在锆石周围出现圆盘状裂隙,其形态类似于“煎蛋”。还有尖晶石、刚玉、磷灰石等包体。聚片双晶很发育。气液两相包体常呈指纹状、网状、管状图案。
泰国红宝石:晶体颗粒较小,裂隙较多,颜色偏暗,半透明状较多,常需热处理,金红石含量甚少(或不见),色带和生长纹平直,不见绢丝状金红石包体,而水铝矿偏多,表明了其生长环境。其它固态包体有磁铁矿、石榴子石和磷灰石等,气液两相包体呈指纹状、不规则状分布,常见聚片双晶。
柬埔寨和越南红宝石:两处成矿环境类似,其特征相同,颜色一般呈玫瑰红、紫红,透明至半透明,双晶发育,裂隙较多,固态包体常见方解石、磁铁矿、金红石、水铝矿等,有时可见红色烧绿石及圆盘状包体。两相包体沿愈合裂隙中指纹状、管状分布。
蓝宝石最大特点是颜色不均,可见平行六方柱面排列的,深浅不同的平直色带和生长纹。聚片双晶发育,常见百叶窗式双晶纹。裂理多沿双晶面裂开。
澳大利亚蓝宝石:产量最大。大多为深蓝—蓝黑色,透明度低,受色质影响大,另一部分为暗绿色、黄色艳色蓝宝石,颜色深浅不一,色带明显。常见固态包体有各种铁矿、金红石、锆石和刚玉等,易见聚片双晶和两相包体。含尘埃状包体。
斯里兰卡蓝宝石:品质最好,产量第二。颜色艳丽丰富,透明度高。包体与其红宝石相似,含金红石、锆石和两相包体。固态包体,有锆石、磷灰石、黑云母等。
克什米尔蓝宝石:深蓝往往带紫,被称为“矢车菊”(微带紫的靛蓝色)蓝宝石。产量很少,透明度较好,含有锆石、电气石、长石和闪石类矿物包体,聚片双晶和两相包体常见。有雾状包体的具乳白色反光效应。
缅甸抹谷蓝宝石:和红宝石产在同一矿区,除颜色不同外,其它特点完全相同。包体有:绢丝状金红石(可成星光),指纹状液态包体空隙中的气泡所占面积较小;固态包体常见刚玉、尖晶石、铀烧绿石、磷灰石等。
中国山东蓝宝石:铁、钛含量偏高,颜色深暗,以蓝黑为主,这种色调一定程度上影响宝石的透明度,大多在透射光下见蓝,墨水蓝很少,部分为蓝绿、蓝紫。艳色系列宝石常见,透明度较好,一般为黄色、黄绿、绿褐,有时可见同一晶体出现两种以上颜色,色带分明,一般深色调蓝宝石内部包体较少,浅色调蓝宝石常含金红石包体,构成六射星光,还有磁铁矿、水铝矿、锆石、长石等包体、两相包体,愈合裂隙及聚片双晶易见。
优化红蓝宝石及鉴别
热处理:改善颜色,消除内部包体及加强表面星光效应,对宝石本身也可产生不良影响,如局部应力集中,产生更多的裂隙,所以经过多热处理的红蓝宝石一般均要进行裂隙修复与填充处理。热处理的红蓝宝石的鉴别注意以下方面:(1)热处理的刚玉受温度和升降速率的影响,裂隙十分发育,可出现三组交叉裂纹,裂纹往往呈雾状构成典型的羽状体;(2)宝石中固体包体形变是热处理的直观证据。在热处理过程中当温度接近或高于某种矿物包体的熔点时,包体将发生形变和熔融态,出现圆化部分呈非晶态、玻璃质和盘状应力圈或环状裂隙;在热处理过的刚玉宝石中,金红石包体的排列为不连续状,而且部分已消失,这与热处理前的金红石排列情况有明显差异;(3)宝石中的流体包体在温度几百度时就会气化变形或爆裂。这些液态包体往往沿晶体生长面、愈合面分布,如指纹状、管状和负晶状包体,在高温中往往沿这些部位优先出现裂隙或潜在裂纹,形如指纹状和不规则图案,而管状包体及负晶是诱发团状裂隙的直接原因。一些细小包体集中在一起产生白色绵状外观;(4)热处理使蓝宝石中的三价铁离子还原为二价铁离子,蓝宝石的色带更加清晰可见;(5)热处理的红蓝宝石表面呈斑块流动感,即使重新抛光也难以除去;(6)再现星光往往用加热恒温可得,使TiO2金红石针状包体析出富集于表面;(7)热处理蓝宝石有时有弱荧光;(8)热处理蓝宝石的吸收谱,往往在蓝区为一带状吸收;(9)红外光谱。(10)经热处理的宝右多有不规则的色带、色斑和云雾状外观。
表面扩散处理:常对无色或浅色宝石进行着色处理,致色无素铁和钛氧化物仅限于宝石表面以下1—2μm,或在裂隙处相对集中。由于扩散处理是在高温下(1650℃以上)进行,除常有的热处理特征外还有以下标志:(1)西瓜效应:由于扩散仅限于表面和浅层,将宝石浸入油或水中则明显可见表里不一,外深内浅;(2)裂隙、凹坑和腰棱处颜色相对集中;(3)表面常出现小丘和小坑;在宝石的麻坑处、裂隙处、腰部及棱部等处颜色较深,光泽不太好;(4)折射率往往高于天然未处理刚玉宝石。
辐射改色:一般有蓝、蓝绿、黄、橙红等颜色,黄色最常见。辐射改色宝石的颜色往往呈块状、区域状,具有方向性及伞状效应。若辐射色心呈色,加热到一定温度可褪色恢复到原色。
其它方法:染色,颜色集中于裂理或裂隙中,颜色不稳定。
涂层,底部或腰棱处涂上所需颜色,用丙酮或有机试剂擦拭可辨。
注油,油多沿裂隙分布,目的是掩盖裂隙,一般放大镜或显微镜下可见干涉色。
合成红蓝宝石及鉴别
焰熔法(维尔纳叶法):没有矿物包体,没有液态包体,常见以下标志:(1)弯曲生长纹(唱片纹),是焰熔法的主要标志,它表示出生长的梨晶的弯曲顶部的逐级位置和生长速率。(2)圆形气泡,多数为圆形,少数不规则状,显微镜下是高的负突起。(3)未熔粉末,是常见标志。Al2O3未熔粉末一般为白色,呈细分散状分布。一般呈云雾状和絮状,反射光下呈白色透射光下不透明。(4)颜色饱和度强,红色耀眼。(5)在紫外光下发强荧光,X射线中具磷光。(7)台面易见二色性。(8)合成蓝刚玉,由于着色剂Fe、Ti在形成过程中迁移出熔,常表现为表深内浅的特点,浸油下有西瓜效应。(9)合成星光十分清楚,仅浮在表面。
助熔剂法:一般用氧化铅、氧化铋以及钼酸锂作熔剂。生长过程中部分助熔剂被包含到晶体中,成为主要标志。(1)助熔剂残余单体多呈水滴状、星点状和不规则状,有时构成扭曲状、羽状图案,反射光下呈黄橙色,金属光泽至半金属光泽,透射光下不透明。(2)铂碎片,生长器皿内衬材料,受损后被带至晶体中。铂金片常呈三角形、六边形、长方形或不规则形,反射光下为银白色金属光泽。少见,但有重要鉴定意义。(3)籽晶片,除Douros无籽晶外,其它方法均有籽晶——作生长时的晶种,呈长条形,透明,位于晶体的中心。初生长时种晶,周边常发育平行包体和羽状体。(4)两相包体,呈一群或单个分布,负晶发育,显微镜下负突起明显。(5)一般无矿物晶体包体。(6)荧光,LW和SW出现各种荧光,因内含不同元素所致。(7)生长线,一般呈平行状或类似平行状,与天然刚玉色带容易区分。
水热法红宝石:仿天然环境,与天然红宝石十分相似。(1)透明度高,内部洁净,无矿物固态包体。(2)颜色有粉红—深红,均匀分布。(3)生长纹,重要标志,一般具有从表层向中心呈波状、锯齿状或交叉状(两个方向交织在一起的树枝状)分布特点,记录了合成时生长速度的变化过程,与天然生长纹不同。(4)籽晶片。(5)两相、液体包体常见,形态有针状、管状和不规则状,显微镜下呈亮点。(6)铂金碎片,很少见,呈多种形态,不透明,金属光泽。(7)发光性,在紫外光下具弱至强黄色荧光,强弱视固体包体而定。(8)愈合裂隙与气液形成的羽纹状包体。

天然红宝石:棱角包裹体、低或高突起的浑圆状晶体包体;指纹状包裹体;两相包裹体;六方生长带、平直生长带、平直色带;丝状物,即在同一平面内以60°角相交的细针状包裹体;双晶线;裂理(假解理);缅甸产红宝石可能的热浪效应(Heat-wave effect)。(提示:光轴一般垂直于顶平刻面,通过顶平刻面能看到干涉色或干涉图;故当顶平刻面朝下置于偏光镜观察时,常无明暗变化。不对称的琢型)
焰熔法合成红宝石:曲折裂纹(几乎总是存在);气泡。荧光稍强于天然红宝石,仅有指示意义且要用标样。(提示:抛光不良——在大多数刻面上见抛光痕;快速抛光痕(不规则表面裂纹);常用圆钻型或剪刀琢型,且通常是对称的。通过腰部可见干涉色或干涉图。
熔剂法合成红宝石:通常呈白色、高突起(可表现为二相)的典型助熔剂包体;模糊的纬幔状(类似于“指纹”)包裹体;可呈深色粗糙的小球状助熔剂包体;雨滴状、管状或毛刺状,并可呈小滴或点线状流体包体;可含具紫红色调的子晶(少见),和含有天然刚玉的包体。可有均匀的平行生长面(威尼斯百叶窗效应Venetian blind effect)。可能有六边或三角形的小金属片(强有力证据);短粗的、针状包体。
蓝色蓝宝石:典型刚玉包体,荧光LW和SW,可能惰性或弱,粉蓝色或绿黄色;浅色宝石显红色到桔红色(LW)。合成蓝色蓝宝石,含气泡或弯曲色带,荧光SW,弱到中等的粉蓝色或黄绿色,LW惰性。
蓝宝石变石:典型刚玉包体。合成蓝宝石变石:气泡或弯曲条纹(几乎总是存在)
绿色蓝宝石:典型刚玉包体,荧光惰性。合成绿色蓝宝石(罕见):气泡(罕见弯曲条纹),荧光弱,LW橙色,SW暗红褐色。吸收谱不同
无色蓝宝石:弯曲有刚玉包体,荧光LW和SW橙色到橙红色到红色。合成无色蓝宝石:气泡,荧光无到弱,蓝白色SW。
橙色蓝宝石:典型刚玉包体,4500、4600和4700Å和4700Å的铁线,为天然宝石的证据。合成橙色蓝宝石:气泡,罕见弯曲条纹,可呈刚玉光谱,没有铁线。(虽然铁线是天然宝石的证据,但是如果只能见到一条或部分刚玉吸收线,并且样品完美无瑕,则其有可能为合成物。合成刚玉有波长为6700Å的荧光线。
粉红色蓝宝石:典型刚玉包体,荧光LW强,红色;SW弱,橙红色。合成粉红色蓝宝石:气泡,罕见弯曲条纹,荧光中到强,LW红色,SW桃红紫色。(天然与合成的桃红色蓝宝石的荧光非常相似)
黄色蓝宝石:典型刚玉包体,若存在4500、4600和4700Å的铁线,则为天然的。依赖于颜色的深度——浅黄色的宝石很可能无吸收光谱。如果存在铁线,则无荧光。荧光,依赖于颜色的深度。如果呈暗黄色,则无荧光。如无吸收光谱,通常发一种特殊的橙色到橙红色荧光(LW和SW,LW是关键性的)。合成黄色和合成黄—橙色蓝宝石:气泡,少见弯曲的色带。在6900Å处可出现铬线或荧光线在4600Å处呈现截止边。勿将吸收截止边与铁线混淆——合成的蓝宝石不显示铁线。荧光,LW通常惰性,SW弱橙—红色,如4900Å存在铬线,可有弱到中等强度的红色荧光(LW),微弱(SW)。(注:仅依4900Å的吸收线不能证明是合成的——在个别情况下它能出现于天然蓝宝石中,但天然蓝宝石还有铁线。即使宝石发荧光,但6900Å线的存在和无铁线可做为合成蓝宝石的强有力指示标志。4600Å的吸收截止边也是合成宝石的突出标志。)
点赞696
分享到:

关键词:
相关文章:
“3.15”共促消费公平丨GTC惠民福利来啦
蓝港实验室——GTC全新升级国际化珠宝实验室

相关文章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