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GTC
珠宝展览馆科普文章科研技术珠宝标准新国标抢先看科普活动科普活动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科普 > 科研技术

源于“翡翠概念”的争议
时间: 2015-01-28 11:58:41     文章来源: GTC您专业的珠宝技术顾问  作者:未知

翡翠,是一种玉石,是以硬玉为主要矿物的集合体。但是,假如从翡翠原石里抠出晶粒粗大的单晶体作为单件成品,能否定为翡翠?也许,大家会认为这种假设不能成立,……! ^-^

        GTC检测部门收到一批戒面,体色为无色,因含杂质矿物个别呈现浅粉、红色,透明度较好,个体不大,见图1.。从外观特征看,与玻璃种翡翠无异。

图1  样品外观,手机拍摄
        常规测试:折射率1.65(点),比重约3.32。
        红外光谱测试: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反射法测试(这是一种宝石检验中常用的快速、无损的检验方法,将样品置于样品台上,采集图谱,将所得图谱与预先收集的参考图谱进行比对,就可以判定宝石的种属)。该批样品在进行红外光谱测试中,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即,从不同的测试方向上获得的图谱具有明显的差异),详见图2。由同一种样品测得,其中绿色谱线与常见翡翠谱线吻合。

图2  红外光谱测试,其中最大的一粒从三个方向测得三条明显差异的谱线
 
        注:矿物红外光谱的各向异性,根据矿物种属表现出的明显程度不同,有的矿物明显,有的不易发现,有的矿物没有。一旦出现,提示我们可能是“单晶体”或具定向排列的集合体,Why?很简单,如果不是定性排列的集合体,测不出各向异性。
        可见光吸收光谱测试:宝石学中比较难掌握的方法,用分光镜看,需要一定的“功力”。不过,现在仪器的发展速度真是快,可以让我们更准确地测出谱图,详见图3.。10粒样品均有437nm吸收线,只是强度不一,普遍较弱。437nm吸收是翡翠鉴定的依据之一。

图3  10粒样品的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吸收谱

        宝石显微镜加正交偏光观察:具有“四明四暗”消光现象,其中三粒见图4、图5、图6。

图4  最大一粒正交偏光镜下特征(左,全亮;右,转动后,主体变暗,内部包裹亮并伴有干涉色)


图5  其中粒径更小的,消光现象(同上)


图6  另一粒的消光现象(同上)
 
      综上,认为这一批样品为单晶体,从鉴定的角度定名应为“辉石”。因辉石族矿物具有丰富的类质同象替代,要进一步定出亚类就应该有更多的依据,其中,元素含量比是最有力的证据,但测试困难,有时甚至须要破坏性测试。曾有客户声称这类样品是从翡翠原石中抠出来的,欲定名为“翡翠”,但有悖于翡翠为集合体的定义。
      至于“从翡翠原石中抠出来的”这种说法,不知道您信不信,反正我是不怀疑的,有图为证,见图7、图8。

图7  翡翠原石切面,其中包含有粗大晶体,抠出来足可单独作戒面

图8  与图7为同一块料
 
点赞802
分享到:

关键词:
相关文章:
“3.15”共促消费公平丨GTC惠民福利来啦
蓝港实验室——GTC全新升级国际化珠宝实验室

相关文章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