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GTC
珠宝展览馆科普文章科研技术珠宝标准新国标抢先看科普活动科普活动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科普 > 科研技术

紫色调红宝石的可见光吸收光谱
时间: 2007-11-19 10:59:22     文章来源: GTC您专业的珠宝技术顾问  作者:未知

纯净的刚玉(Al2O3)是无色透明的,当含有少量的Cr3+以类质同象的形式置换刚玉晶格中的Al3+时,才能产生鲜艳的红色,成为红宝石。但是,在漫长的地质作用下,红宝石中难免混入杂质元素,使之出现紫色调,大部分中低档红宝石都带有紫色调,紫色调的出现主要是FeTi等杂质元素引起的。利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根据样品对不同波长可见光的吸收情况,分析其呈色机理:

(1) Cr3+ 引起的吸收峰主要出现在光谱中的400~420 nm555 nm处。根据晶体场理论,少量的Cr3+以类质同象的形式置换刚玉晶格中的Al3+,在可见光的激发下,产生了电子的d-d跃迁,吸收的光能相当于420 nm 555 nm 的可见光的能量,使刚玉呈红色。同时,保持很短时间的2E能级,以红色荧光形式表现出来,增强了红刚玉的红色发光性,在光谱中表现为694 nm吸收峰。

(2)370~380 nm吸收峰由Fe3+6A1-4T2(D)4E(D)能级跃迁所致。其吸收中心落在紫外线区域,对刚玉的颜色影响较小。

(3) Fe3+对可见光453 nm477 nm的吸收是由于电子的6A1-4A14E(G)能级跃迁所致,使晶体出现淡黄绿色调。

(4) Ti3+代替Al3+处于八面体场中时,Ti3+中的自由电子分裂为两个能级,表现为可见光535 nm附近的吸收带,Ti3+的作用使刚玉呈紫色。

(5)光谱中560~600 nm吸收带的产生原因为Fe2+-Fe3+之间的电荷转移及Fe2+-Ti4+之间的电荷转移。

Fe2+Fe3+分别处于相邻八面体空隙时,两个离子d轨道发生重叠,当受到可见光的激发时,Fe2+轨道上电子会跃迁到Fe3+离子松散的d轨道上,使刚玉呈现蓝色。

Fe2+离子和Ti4+离子进入相邻的八面体空隙,如果受到光的激发,Fe2+的一个电子就会转移到Ti4+d轨道,使刚玉呈现蓝色。

(6)在垂直C轴的方向上,Fe2+Ti4+分别处于两个共棱的八面体中,相邻Fe2+Ti4+的离子距离较远。由于两者电子轨道叠加程度较小,因此激发态与基态间的能量差较小,使得吸收谷向700 nm的红光方向移动,宝石呈现黄绿的互补色。这也是当垂直C轴观察时,蓝宝石出现黄绿色调的原因。

 

总之,Cr3+的存在使红宝石表现出红色调,随Cr含量的减少,红色调减弱。由Fe2+-Fe3+Fe2+-Ti4+之间的电荷转移产生的光谱吸收带,在红宝石中普遍存在,使宝石出现蓝色调,严重影响了红宝石的颜色。Fe3+的存在导致红宝石出现黄绿色调,作为杂色调使红宝石的颜色深暗。当Cr含量较少时,红色调不占主导地位,致色元素的综合作用使红宝整体表现出灰色调而达不到宝石级。为去除红宝石中的紫色调,市场上的大部分红宝石经过了高温热处理,在氧化气氛中使Fe2+转化为Fe3+,减少了Fe2+-Fe3+Fe2+-Ti4+之间的电荷转移,另外Ti3+也会转化为Ti4+,从而减少杂质元素对红宝石颜色的影响。

点赞632
分享到:

关键词:
相关文章:
“3.15”共促消费公平丨GTC惠民福利来啦
蓝港实验室——GTC全新升级国际化珠宝实验室

相关文章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