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GTC
珠宝展览馆科普文章科研技术珠宝标准新国标抢先看科普活动科普活动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科普 > 科普文章

良渚文化中的部分玉器 和新疆和田玉的成分相同
时间: 2019-07-22 12:01:33     文章来源: 新快报  作者:新快报

■日前,“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展”亮相故宫,这是在展览上拍摄的玉钺。 新华社发■红山文化之中华第一龙C形龙 (资料图)■玉琮,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通高7.3厘米,内直径8.9厘米,外边长11.7厘米。青...


■日前,“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展”亮相故宫,这是在展览上拍摄的玉钺。 新华社发


■红山文化之中华第一龙C形龙 (资料图)


■玉琮,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通高7.3厘米,内直径8.9厘米,外边长11.7厘米。青绿色玉质,外部已受沁为红褐色。玉琮内壁平直、光滑,阴刻乾隆御题诗一首。故宫藏。


广东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吴沫:

良渚的玉,究竟是什么玉?广东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吴沫在接受收藏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良渚文化中的部分玉器已经经过部分学者用科学仪器测试,显示它们是以透闪石成分为主的玉石,和新疆和田玉的成分相同。如果按照今天的国标,这种材质的玉石都可以被称为‘和田玉’。”

■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


1 玉有“气”,与天地通

在长久的中国历史之中,关于“玉”是什么,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最原始的说法可能是:石之美者,谓之玉。

漂亮的石头就是玉。

广东省珠宝玉石及贵金属检测中心主任、广东省技术监督珠宝贵金属质量检验站站长侯舜瑜,与收藏周刊记者分享了他的看法。他认为,古人相信万物有灵,而灵气会在某些石头身上显现,让它们具有了和粗糙瓦砾所不同的润泽光芒。这种光芒,古人认为集天地钟灵毓秀之气,是为美玉。

起初,先民对世界的感知,从日升日落和季节交替开始,他们发现温度和光线,似乎对万物的荣枯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事物和天地的交互之中,他们确信有一种“气”,在人,称之为“精气神”,而在物,可能就表现为一种“宝光”。而美丽的石头——玉,正是具有这种宝光。于是,拥有了玉,也就是掌握了“气”的奥妙,甚至能吸引天地之气与自己的“精气神”产生某种互联互动,从而达到祈福、健康乃至一切世俗的愿望。

这可能是先民和玉器最初的情缘。


2 至高境界都指向和田玉

在距今10000-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中无一例外都有玉器的出土,而且以玉器为主要的文物载体,所以有学者甚至把这一时代的文明称为玉器文明。著名的红山文化,距今6000-5000年,就出土了中华第一龙C形龙。“红山文化中有部分透闪石成分的玉器”,侯舜瑜在其所著的《老侯说玉》一书中写道。

透闪石,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词,因为它和我们所说的“玉”关系极度密切。它的释义是这样的:透闪石(角闪石变种)(Amphibole var. Tremolite),常含铁,单斜晶系。晶体呈长柱状或针状;通常呈放射状或纤维状集合体,呈隐晶质致密块状集合体者称为软玉。白色或浅灰色,玻璃光泽或丝绢光泽,硬度5.50。

和田玉,就是内含透闪石、角闪石、阳起石等的多矿物集合体。业界普遍认为,至少从周朝开始,最受统治阶级珍视的“玉”,绝大部分都可以指以透闪石为主要成分的和田玉。

长久以来文人墨客所歌咏的“玉人”“玉德”,对标的至高境界,指的都是和田玉。

翡翠,大致是从明朝开始进入中国,它与和田玉不同。

侯舜瑜介绍,1863年,法国矿物学家多玛,研究了中国市面上种类繁多的玉石后,认为只有两种玉石能被称为玉,即透闪石成分的“软玉”和辉石成分产于缅甸的“硬玉”。通俗点来说,前者就是和田玉,后者就是翡翠。

现在,其他如蛇纹石(岫玉)、黝帘石化斜长岩(独山玉)、大理岩(汉白玉)、绿松石(土耳其玉)、寿山石、玛瑙、石英岩等,都不能称之为“玉”。

尽管,在古代,以上种种美丽的石头,都曾经被冠以玉的称谓。


3 良渚先民已具备分辨好玉的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良渚的玉,究竟是什么玉?

根据广东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吴沫的介绍,“良渚文化中的部分玉器已经经过部分学者用科学仪器测试,显示它们是以透闪石成分为主的玉石,和新疆和田玉的成分相同。如果按照今天的国标,这种材质的玉石都可以被称为‘和田玉’,因为国标中定义的‘和田玉’仅是指以透闪石成分为主的玉石,而无产地指示意义。”

然而,良渚文化中玉器的原料是否可能来自新疆和田地区呢?答案是否定的。吴沫指出,虽然现在还未明确发现良渚玉器的玉矿,但目前学界的普遍观点仍然认为当时的古人多是就近取材,不太可能在距今4000多年前从相距数千公里的新疆地区采集玉料。

实际上,现在已知的透闪石质玉的产地还是相当多的,除了新疆和田、于田、且末、皮山等地,还有甘肃马鬃山、青海格尔木、四川汶川、辽宁岫岩、广西大化、贵州罗甸等。“我们今天虽然还未明确发现良渚玉器的产地,很可能是因为一些古玉矿随着岁月流逝,早已湮没殆尽。透闪石质玉是一种质地细腻,光泽温润的玉石。我们可以认为,当时的良渚先民,已经具备了分辨好玉料的能力。”


4 由“真玉”和“假玉”构成?

良渚博物院院长蒋卫东则在其所著述的《杭州全书·良渚丛书-玉器的故事》中分析称,良渚文化玉器由“真玉”和“假玉”构成。

他说:“良渚文化玉器的材质,根据反山、瑶山、福泉山、荷叶地、草鞋山、张陵山、寺墩、张陵山、东山等多处遗址出土玉器的矿物学鉴定,以具有膻状交织纤维显微结构的透闪石-阳起石系列闪石玉为主力军,其他诸如蛇纹石、叶腊石、萤石、绿松石、菱镁矿、迪开石、玉髓等丰富多样的美石类‘假玉’,也被不同程度地使用。依据反山、瑶山、福泉山与荷叶地四处良渚文化墓地中用真假玉的比例,结合《考工记》“天子用全,上公用駹,侯用瓒,伯用将”的文献记载,认为按比例应用真假玉的制度在良渚文化即已有之,且至少可分出四个等级。”

侯舜瑜对于良渚玉器的材质,则判断为它是“就近取材”,而且相对于岫玉而言,这种玉器的硬度会更大。楼钢的部分观点与侯舜瑜的相同,他也认可了“就近取材”,但楼钢认为,良渚古玉的材质,应为“太湖石”,亦类似于如今大理石的一种。


延伸阅读

乾隆又在良渚玉器上题诗了

环太湖地区良渚文化的玉器,至迟在东周时期,已被视为前世遗珍,成为吴越王室贵胄的珍藏。江苏吴县严山春秋玉器窖藏(也有学者认为它是吴王或越国贵族墓葬),就出有璧、琮等多件良渚玉器,其中一件良渚高节玉琮被作为玉料,加以切割再利用。浙江安吉递铺垅坝战国墓中,也出土过一件直径24厘米的良渚玉壁。

到了北宋中叶之后,随着金石学的兴起,对于古代玉器的著录,逐渐成为文人士大夫倾注精力的一项重要学问与雅事。目前所见第一部著录良渚玉器的金石学著作,是元代朱德润的《古玉图》。《古玉图》专录玉器39件,第3件“琱玉蚩尤环”是典型的良渚文化龙首纹玉镯。

藉此,有学者认为良渚玉琮在宋代已为社会所熟知。不过,从北宋末年赵九成《续考古图》所反映的情况来看,宋代虽然已经接触到良渚玉琮,甚至还刻意以瓷、铜等质料模仿其造型,但对于这类器物的名称,却处在失忆的状态。因为,在宋代人的概念中,“琮”是一种平面圆八角造型的玉器。这就难怪《续考古图》虽然著录了一件玉琮,但作者赵九成却以“或曰‘饮耑弛尊玉’”来敷衍搪塞。

到了清宫旧藏,则出现了一批圆润红熟,即所谓“熟坑”的良渚玉器,其中一些大件器物上还加琢有清高宗乾隆皇帝的御制诗。

(蒋卫东《杭州全书·良渚丛书-玉器的故事》)


源自:新快报 http://epaper.xkb.com.cn/view/1142691

点赞1223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